1)第四百八十章 蝎子拉屎_国潮1980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480章蝎子拉屎

  玻璃葡萄也叫料器葡萄。

  首创这种工艺产品的常氏家庭,被称为“葡萄常”。

  不过“葡萄常”其实原本并非姓常,而是一个蒙古家族。

  那大约是在1850年,有位蒙古族部落公主被清皇室选入宫中。

  随从进京有个叫“富贵”的蒙古族女子,也嫁给了京城正蓝旗蒙古兵营里的一个亲兵为妻子。

  夫妻日常生活皆靠皇宫发放的俸禄维持。

  咸丰三年,也就是1853年,由于皇帝下旨免了部分旗人的钱粮。

  于生计无措时,富贵不得不学着用胶泥捏制瓜果,晾干涂色后到街头售卖。

  后来她用胶泥捏成珠,把泥珠攒成葡萄,比别的泥瓜果格外显得新奇,逐渐得到买主的喜爱。

  富贵的儿子韩其哈日布,也从小学捏泥葡萄。

  成年以后,他试着用玻璃料做成葡萄珠,攒成嘟噜后送到集市上出售。

  当时的玻璃材料是很时髦新鲜的,这种创新大受欢迎,很快被人抢购一空。

  从此,京城也就有了玻璃料葡萄。

  清光绪二十年,也就是1894年,农历的十月初十是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。

  皇宫里派人四处搜罗手工艺品,还指令在京旗人不分贫富,每户摊派一件寿礼。

  内务府官员则从这些供品中挑选出一部分精品陈设在颐和园内,专供慈禧赏玩。

  京城的农历十月已到“小雪”节气,慈禧突然看到凋零的草木中悬挂着蔓叶油绿、珠圆玉润的玻璃葡萄,竟以为是真的,要摘下几串品尝。

  还没等宁卫民琢磨好,到底该不该把广告上的地址换地方,如果换又该换到哪儿去。

  时间就到了边家大喜的日子。

  这个年头,由于生活条件所限,还有旧日风俗使然。

  京城百姓的红事儿、白事儿很少在外面的饭馆儿举办。

  流水席还是最主要的形式,于是大杂院便经常成为举行婚礼和设宴的场所。

  还别看大杂院住户多,小房林立,院内非常拥挤,似乎办喜事相当不便。

  可实际上却不是这样。

  因为真到了有某户人家办喜事儿的时候,一个院儿里的邻居们,无不会为这户人家着想,也都一起跟着紧着忙和。

  没有人会安心待在一边看热闹的,其尽心尽力的程度,丝毫不亚于为自己家里办事。

  不为别的,就因为这年头没人三天两头的老搬家。

  每天进出院内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们,心里打着的谱儿,都是彼此要互相守望一辈子的。

  今日帮人就是明天帮己啊,那还能不实心实意的帮忙吗?

  甚至平时哪怕积攒下什么龃龉、矛盾,往往都会借助这样的日子付之一笑,无形化解。

  这就是当年解决邻里隔阂的最佳契机。

  像1980年10月1日,扇儿胡同的2号院,边家办的这场婚礼就是如此。

  作为邻居,罗家、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ii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